【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迪波】
(相关资料图)
这两天正是“京东618”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刻。5月31日晚8点京东618开启后,美的、海尔、小米、格力、Apple等品牌销量瞬间破亿,10分钟破亿品牌数量也同比增加了23%,近五成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00%。
然而,在表面这个看得见的零售狂欢“买买买”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更强大的京东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在默默运行,服务着800多万B端的企业客户,覆盖在华世界500强企业的90%、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70%。人们不禁会诧异,京东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供应链魔法基础:“三网通”与降低社会成本
一般人看得见的京东零售渠道有线上商城、京东Mall、七鲜超市、京东家电专卖店、京车会等数万家京东自营或管理的门店等,却看不见自2007年以来京东已悄不作声在全国与几百万家门店与上千个品牌形成的深入合作这张无形的大网,也看不见京东悄悄从聚焦3C数码的物流发展到覆盖六大网络的全国物流体系,织造了一张货流大网;这可是一张开放运行的大网,公开数据显示,外部客户业务的占比达到65%、还仍然在继续增长。而支撑这个庞大货品流通网络的是几乎遍布全国城乡的1500个自营仓库与2000个线上加盟仓库(“云仓”)、数百个分拣中心与37万一线配送人员构成的“仓网”躯干,可以在94%的区县、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而隐藏最深、最不容易被人看见的却是京东人打造的一张云网,这可是构筑货网与仓网的技术神经中枢!仅京东物流参与打造这张云网的技术人员就一度超过了4000,还不包括集团本部的研发人员。2022年上市年报显示,京东物流技术研发费用投入达到31.2亿元,研发的成果包括自动导引车(AGV)、软硬件集成的高密度存储系统、机器人分拣及包装系统,以及智能快递等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全面涵盖包括园区设施、仓储、分拣、运输和配送等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有报道指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获得超过4400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含申请中),其中2500项与自动化及无人操作技术有关。
为增强与保持京东技术的强大“魔法”,从2017年至今,京东体系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已累计投入1000亿,技术成果遍布智能零售、物流仓储、智能服务、智能城市等诸多数智供应链场景。作为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凭借行业领先的全栈产品矩阵和优异的技术性能,现在京东云的全链路服务能力,已经覆盖了工业、农业以及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多个领域。
基于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京东研发团队已搭建起来了一套全面的智能物流系统,不断提升着服务自动化、运营数字化及决策智能化的水平。并依赖于这张“看不见”的云网充分施展了“三网通”魔法,协助成千上万的B端客户改善与优化自身的供应链、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社会生产与流通的成本。一直默默致力于推进从单点到链网融合的产业链接、打磨数字与智能云工具的这个“看不见”的京东,就像电影《超体》中女主角露西完成蜕变后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跨To C与To B业务的高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新型实体企业之路。
仅2019年至2021年,京东在构筑仓网、货网、云网等供应链基础设施中累计用于商品采购、技术研发、物流履约、员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相关投入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曾经解释链网融合的实质是“京东一端连着消费互联网,另一端连着产业互联网,持续不断地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供应链环节,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我们则认为,三网融合魔法的优势、尤其是那种将技术全力投入用于攻克行业痛点的不断追求,这才构成了京东独特商业模式宽大的“护城河”,构成了波特教授后期竞争理论中一直强调的企业差异化系统与正反馈生态,使得京东成为一家名副其实“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也使得京东从通常的零售竞争游戏中得以脱颖而出、后劲与威慑力十足。
看不见的超级大脑:“京东云”的产业魔法
提起国内云服务供应商,人们通常会首先想起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这些互联网云厂在国内较早布局,并在各自擅长的业务领域,开拓疆域,相比之下,京东云虽然入局稍晚,但是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看,也有后发之势。2022年底,研究机构Forrester发布的《2022年Q4中国公有云开发和基础设施平台》报告的排名中,京东云超越百度云排名第四;Forrester认为,京东云拥有领先的数智供应链技术能力,能够全面提升互联网、零售、金融服务、制造、能源和交通等行业数字化水平,对于寻求多云支持和供应链服务的公司来说,京东云是理想的选择。
人们不禁要问,京东云切入的是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块,它是如何提高成功率、赢得B端客户青睐的呢?
通过技术补贴价格,实现用云门槛降低,是当下云计算市场的一种现象,而来自需求侧的另一种现象是,企业希望引入成熟的数智化转型方法论,需要有业务流程改造落地实践的充分验证、降低“数字转型陷阱”的风险,而这正是京东云的“产业魔法”。京东云深深嵌入了客户的业务流程、提供了SaaS与DaaS层级的深度服务,与客户一起走出了一条成功率高、避开“数字化陷阱”的转型之路,让广大B端客户立即有获得红利感受、从而坚定数实融合决心。
“把自己对于智能供应链的深度理解转换成平台方案、产品技术、基础设施输出给实体客户企业,共同创新,这样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可以降低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实施风险,因为这些方案是基于京东自身在数字化实践中打磨、优化、封装后的方案,具备很强的流程与业务实用性。”京东云相关负责人给我们这样解释道。
事实上,京东云通过把自身十几年打磨的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能力解耦之后,形成了七大解决方案,覆盖了基础设施以及六大业务场景,分别是:采购、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一体化等;针对具体产业客户的数字化需求,寻找提质增效的机会,定制化导入实施,与客户分享优化的红利。这种数字化的路径,没有给企业增加数字化的成本与风险,只要用较少的资源、直奔主题,就重构了企业价值链。这就是京东云魔力所在!
大型央企中化能源就收获了与京东云合作的红利。
中化能源每年营收千亿规模;旗下部门繁多,业务更是覆盖能源、制造、农业乃至房地产。面对独立业务板块,集团层面如何进行价值管控协调、掌握业务数据?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如何实现实时互联互通、供应链的协同?有如何确保在平稳过渡的情况下,打通不同部门与子公司之间的数据鸿沟?中化能源找上了京东云。针对智能管控水平不足、业务系统独立不相关运作、平台共享能力缺失这三大难题,京东云依托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为中化能源打造了“中化能源基础数字技术平台”,在混合云基础之上,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了中化能源开放、融合数字转型技术服务能力的构建目标。
中化能源只是一个举例。数据显示,京东云目前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近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在常州,京东云与合作伙伴打造的“超级虚拟工厂”,就实现了超七百多家工厂6万多台设备接入,为协同消化区域内15亿多剩余产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抓手。
超级商品数据库:墨卡托的魔法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设备备件的采购,供应链十分复杂、涉及的供应商数量大,参数多,且存在“规模小、假货多、品种少”问题,导致了产品寻找的成本、采购流通的成本及售后成本非常高,还有价格不透明、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以鞍钢集团为例,其业务范围覆盖矿山采选、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及焦化、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但过去采购中,市场上“非标”现象突出,不仅商品名称不直观、描述随意混乱、商品信息不够完整现象普遍,在多供应商体系下,各供应商之间对于商品数据描述差异还带来一品多商、一品多价问题。
即使是螺母这种看似寻常的通用产品,行业中就存在国标(GB)、德标(DIN)、国际标准(ISO)、美标(ASTM/ANSI)等多种标准。找到一套合理的编码映射方式来统一度量衡、建立标准商品数据库库、“拉齐需求”是头等大事。这个既有技术上的门槛、也有投入产出平衡上的二难。
对于京东,攻克这个山头没有取巧的捷径可走,只得依靠自己的研发,组建几百人的团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清洗和知识抽取构建知识图谱,建立一个超级的标准商品库,把工业供应链上的不同“语言体系”统一起来;在这基础上,再把海量产品的参数标准化提供给供给端和需求端平台参与者,提供数字化采购一站式服务让整个产业提效,让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收益。这个独创产品就是墨卡托商品数据库,它对工业品的海量参数进行了标准化及统一化,它也对工业产业间的资源协同方式进行深度改造。
京东工业的研发团队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在墨卡托背后,其实是京东工业围绕供应链全链路打造的一整套技术产品体系,这在京东工业内部被称为IPNP(全称为“工业履约神经科学”),旨在,将产业链上下游像“神经网络”一样紧密链接起来。
面向产业链上游,IPNP先以墨卡托统一行业间话语体系,再通过供应商协同系统将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连接起来,建立了一个“万仓合一”的供应网络。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系统已连接约3万名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一旦进入这个庞大的仓储网络数据库中,企业不仅可以随时追溯商品来源,实现全国范围的高效寻源,还能够有效省去不必要的分销层级引起的多余商品二次搬运,大大精简履约流程。
面向产业链下游,IPNP也以墨卡托为基础,高效归集与标准化海量的企业客户终端需求。通过驱动IPNP履约数字化神经中枢——智能决策系统“K2”,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及算法,评估成本、库存地点及供货量、配送时间、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及结算周期等变量,能够实时对数以万计的品牌商、渠道商、服务商进行合理调度,帮助企业实现最优价值的履约交付。
截至目前,京东工业品墨卡托标准化商品库已建设有四级类目,其中一级类目29个,末级类目6000多个,共有2500多个商品数据库标准模板,覆盖品牌超过1500个。在墨卡托标准商品库基础框架搭建完成后,京东工业努力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不断扩充墨卡托的数据容量。
京东工业在同鞍钢的合作中,第一步就是梳理标准商品库,为每一种商品标注了参数、材质、规格、型号等数字化标签。而鞍钢的标注标准商品库也将输入到京东工业品打造的墨卡托标准商品库中,再配合供货商控制系统和数字化工业商品池管理系统,京东工业将需求侧的采购目录和行业价格指数进行交叉对比,并相应地提出对商品池中的商品品类和定价的调整建议。
法国的施耐德电气集团在和京东工业合作,将18000条施耐德电气的商品参数录入京东工业品墨卡托标准商品库,覆盖低压配电产品设备、中压配电、电源与制冷等150个类目、241个产品系列,建立了电气及工控自动化领域的“数据字典”大全,打造电气及工控自动化领域的行业标准。2021年,施耐德电气在京东工业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长66%,为施耐德电气增速最快的数字化渠道之一。
2023年,京东工业成功中标成为南网MRO工业品专区合作伙伴,南方电网本次招标中,仅仪器仪表就包含67种,劳保安防就多达41种。处理大量的SKU恰恰是京东工业的优势,它能够提供48个产品类别和约4,250万个SKU。对比一下,世界工业品电商巨头固安捷的能力是处理3000万左右的SKU。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SKU数量计,京东工业的平台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种类的工业品。
除了商品采购,配送与履约服务能力也是南网极为看重的要素。而京东在这块的能力,已经通过白鹤滩水电站得到完美展示,这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水电项目之一,其物资管理也是一项世界级工程。白鹤滩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履约交付难以保障。怎么办?京东工业品在白鹤滩镇当地建立了企配中心,通过京工柜、前置仓、智能移动仓等多种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履约交付问题,并实现水电站物资采购的数字化管理。
都是从MRO“起家”,短短几年,京东工业这个新来者,在国内这个新赛场上,明显把固安捷、米思米、震坤行等这些工业品电商平台甩在了自己身后。它的成功不只是墨卡托标准商品数据库的“魔法”,在本质逻辑上,京东工业与上述普通工业品B2B平台的差异在于:它不光有MRO交易平台,更重要的是,还有其他拳头产品如IPNP履约数字化神经中枢——智能决策系统“K2”、数智运维解决方案京备云、智能采购平台京东工采、履约基础设施前置仓京工柜等,借助算法与算力,来完成最优效率、最有价值的履约。
京东工业的成就,实际上也建立在京东ToB体系多年以来着眼于搭建行业采购数字化高速公路的努力之上。早在2013年京东即面向企业客户的物资采购需求成立了专门的业务部门。2014年初,京东与中国联通内部商城项目合作,在业界率先实现了阳光采购的创新模式。随后陆续推出了“智慧云翼”采购解决方案,以及中采云、锦礼、酷兜、蓝海豚等诸多场景化的采购解决方案,并于2017年将业务领域自然延伸至MRO领域,从而开启了工业品数字化的广阔领域。
看不见的京东:做中国工业强国路上一块沉默的基石
有人说,面向C端客户的企业更容易被大家看见,面向B端的企业不容易被看见,面向B端的努力往往也不容易被看见!
还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大多产生在To C业务,比如可口可乐、苹果、宝洁、辉瑞医药等。它们的理由是,因为C端市场竞争环境往往更激烈、尖锐、与复杂多变,这对企业的市场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品牌文化能力要求更高。
然而,在我们看来,更伟大的公司可以是,在To C业务获得综合运营技术能力与数据资源之后,并不采用流量过渡竞争的方式来获取市场地位,而是将供应链技能与数字感知能力分享给社会,致力通过长期的努力与投入,来提升B端创新效率、降低B端客户成本、赋能全产业链条。
20年来,京东只做强调做实事、长期的事、有价值的事,不管有多难。从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到三网合一、从物流科技投入到输出产业云赋能能力、从交易服务到墨卡托的研发,始终以解决行业与社会痛点为原动力,构建社会性的基础供应链设施,找到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作为中国企业,需要有这样避开聚光灯做长期事业的定力,唯如此才能成为中国产业强国路上的奠基石,这既是长青基业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的希望所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