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首次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抢救,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中央财政首次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地方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
(相关资料图)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这里是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康陵村,您看到的我身后这两株槐树,大约是在明朝中期栽下的,距今树龄约有500年左右。现在看上去,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显示,包括北京昌平古槐树在内,我国的古树名木超过508万株,并已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部门绿化处二级调研员 张朝晖:有一少部分古树名木,由于自然衰老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衰落和濒危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在北京等23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四批抢救复壮试点。特别是今年,中央财政资金首次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地方开展抢救复壮项目,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
2022年9月至12月,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刑事案件135起,挽救、追回古树名木530株。2023年4月,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健全防范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意见》,深化部门协作,有力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深入开展。
千年古柏 依然苍翠
根据国家林草局公布的信息,在我国超过508万株古树名木中,有5棵古树的树龄超过5000年。位于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景区的黄帝“手植”柏,就是其中一棵。
眼前这棵吸引游客频频拍照留念的古柏,就是黄帝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栽植,为特级保护古树。
在黄陵县当地有一句民谣,叫做“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就是七个成年人手拉手合围,还要用拇指中指伸开量八次半,才能合拢树干下部。根据测量结果,这棵古柏高19.3米,胸径8.6米,树下围有11米粗。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古柏的保护程度越来越高,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围绕古柏,当地建成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对包括这棵古柏在内的黄帝陵8万余株古柏进行全面保护。最新检测表明,这棵古柏,根系密度和树冠茂盛程度明显增加,主要植物学指标正常,生长状况稳定向好。
创新管理保护方式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在古树名木保护实践中,各地不断创新管理保护方式,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在北京石景山古树保护小区,记者看到,古树盘根错节的根系没有扎在泥土里,而是生长在陡峭的山石上、崖壁上、墙体里。为了科学保护古树,小区安装了植物茎干液流监测设备。
四川万源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市共有各类古树1000多株。
万源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 熊本刚:我们纪委监委督促建立古树名木数据库,实施古树名木一对一挂牌保护,将每棵古树录入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在福建福州闽清县,有6万多亩绵延成片的橄榄林,其中不乏百余年的古橄榄树,其中树龄最长的有200多年。针对近期高温天气,为保护橄榄树群,当地电力部门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对古树周边重要的设备线路进行全面巡视检查,防止出现高温短路现象,确保古树周边线路设备安全运行,为古树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